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:經過一輪抗疫生活,stay home 變成新日常,不少電視臺的電視節目,都在轉化。其中一個明顯的改變,是不少電視的演出者,都使用了網路remote 出演,從而令他們可以足不出戶。
另一個轉變,就是電視臺的專業人員,都要向網民的製作水平靠攏。在家慣了用YouTube發放訊息的YouTuber ,都會像我們要在家用Zoom 遙距教學的老師一樣,都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網上攝錄機、燈光以及收音系統。他們習慣了沒有化粧師,燈光師,收音師幫他們處理問題,也習慣了一個上剪片、上字幕,而他們的受眾,由於都習慣了在YouTube看他們的時候會有比較生活化的布景。如你看星野源接受Music Station 的專訪,大家都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逐張檢視他在網路攝錄機的背景中,放了什麼唱片,當中也有人好像找到台灣歌手魏如萱的唱片云云。
有一段很長的時候,劇集沒有了,依靠看觀劇學日語的學生都感到非常寂寞。我們看綜藝的,都覺得電話收錄及remote 出演,都真的沒有以前的樂趣。關8們用電腦聊天拍片最後變成節目的內容,不是不好,只是看起來,有點寂寞。 Matsuko 就索性只是看片然後用電話錄音就算了。再次見面,再次收錄,都要坐得很遠,電視觀眾呢?應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,都不能出現在錄影廠了。如何解決這個問題?富士電視臺著名的遊戲節目 《vs嵐》就要動用43台攝影機,要參加節目的觀眾都需要在家remote 參與,免得有「3密」情況出現。究竟會有什麼光景出來?之後又有什麼變化?
SMAP解散前的隊長中居正廣最近在做的節目,都在研究「新日本的生存方法」。他在節目直言,他害怕,他害怕疫情過後,會失去工作。電視會變成什麼?當大家都在看YouTube 的時候,YouTube 製作人已經靠蓄積自己的粉絲,再用這種方法接商演、活動、宣傳、廣告甚至是建立個人品牌。上一代的演員、藝人,他們在媒體平臺出現,載歌載舞,他們就可以賺到大錢。但現在如果藝人們都需要是剪片師,企劃設計師以至是燈光收音,他們不會做這些事,他們習慣被照顧,又可以如何走下去。更甚者,我們以前習慣的「娛樂工業」的模式,是一個藝人走紅之後,就有些商品,你可以買他的商品,作品,以示支持那個藝人的努力/才藝。經過互聯網時代的出現,買歌曲已不是大家的目標,大家買AKB的唱片只為了當中的生寫、總選舉的「投票券」以及握手會的入場券,大家要的是造神的快感,握手見面會的一秒感動,一刻永恒。而粉絲買傑尼斯的唱片,就是支持,衝數字,給他們支持的「孩子」走下去的原料及能量。所以,我的學生看到他們「本命」的團要出唱片,他們都會買三、四套。初回版出幾多款,就買一套;有普通版再出幾多款,他們又買一套。到他們卒業(不再喜歡那偶像的時候),就會有很多沒有「打開過」的唱片,問我要不要聽一聽他們的歌。我看著那些新簇簇,沒有開封的唱片,都會想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。他們都會自信滿滿的回覆:「那時候是買三套的,一套聽,一套儲,一套用來傳教。」那是做粉絲的基本。
當大神木村拓哉出個人唱片,都需要做武道館演唱會做勢,「現場接觸」成為娛樂工業的大勢所趨,現在不能有「3密」狀態,入場觀眾銳減,但你的歌不能唱一半,曲不能編一半,詞不能填一半,布景也不能只起一半,那條賬可以如何算下去?
面對疫情,我們都好像有意識要改變,但如何變,才能找出生路?我們這種賣內容的slash,早就學會了不能有一天沒一天的渡日,有點存款,總能撐一陣子的。但以後,會怎麼樣?等待無力感和無奈散走後,所有人都要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模式,以及各種消費習慣了。
健吾 簡歷
80年生,香港專欄作家、香港商業電臺節目《光明頂》、《903國民教育》主持,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。著書超過二十七本,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。
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,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(中文版:日經中文網)觀點。
版權聲明: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,違者必究。July 02, 2020 at 04:04AM
https://ift.tt/2BUeP3O
電視將來會變得怎樣? 日經中文網 - 日經中文網
https://ift.tt/2URV6rY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